面對這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區將如何謀篇布局?
“自治區黨委、政府早已明確要把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打造成面向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的門戶機場和西部一流機場。我區將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開放寧夏’建設契機,全力打造中阿門戶樞紐和區域支線樞紐,推動航空運輸快速增長。”3月27日,自治區交通運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白云介紹。
“雙樞紐”搭建開放大平臺
近年來,我區民航業圍繞“空中絲綢之路”和“內陸開放型試驗區”建設,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2016年,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600萬人次,國際地區旅客吞吐量達到16.33萬人次,在銀運營的航空公司有31家,通航城市達到63個,航線76條,航線直飛比例已達74.6%。中衛、固原機場已通航北京、上海、西安、重慶、烏魯木齊、天津等重點城市,并引進了航空公司的訓練基地。
2016年,寧夏機場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18.3%和11.4%,增速分別高出全國民航7.2個百分點和4.2個百分點。
“隨著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的投運,飛行區等級提升為4E級,銀川河東國際機場已進入大飛機運營時代。目前,河東國際機場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貨郵10萬噸的保障需求,綜合保障能力上升至西北地區第3位,躋身全國中型機場行列。”自治區交通運輸規劃辦公室航空處處長趙山介紹。
“這次我們結合國家民用航空‘十三五’規劃、《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對《寧夏民航發展中長期規劃》進行了完善,目前正在修編《銀川河東國際機場總體規劃》。”白云說,規劃中,我區將以建設中阿門戶機場和西部一流機場為目標,加快推進民航基礎設施建設、組建本土及基地航空公司,強化河東國際機場的樞紐功能。
“十三五”期間,我區將以“雙樞紐”戰略——以建設中阿門戶樞紐為目標,以建設區域支線航空樞紐為支撐——全面構建我區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我區將建成以銀川樞紐為核心、中衛和固原機場為支點、銀川月牙湖通用機場為補充的現代化運輸機場體系。”白云介紹,到2020年,我區將形成運輸機場“一干三支”的總體格局,機場運力投入充足、航線網絡覆蓋全面、中阿通道往來暢通,客貨運輸年均增速超過10%,旅客吞吐量達1000萬人次左右,貨郵吞吐量達4.6萬噸。機場通航城市達到98個,其中國內80個,國際地區18個。銀川機場800公里范圍內支線機場通達率達到60%,中轉旅客比例提升至5%,往來全國省會城市直飛比例達90%,新引進基地航空公司數量不少于2家,駐場運力達到20架。
構建陸空銜接新優勢
記者了解到,銀川河東國際機場T2航站樓國際廳改造工程已開工。T2航站樓國際廳改造工程位于T2航站樓北側,改造面積約1.54萬平方米。“改造的內容包括行李系統、安檢通道、民航專業弱電工程等,升級改造水、暖、電、消防等設施,工程總投資概算為7903.35萬元。今年8月底前建成投運,為中阿博覽會提供高效、優質服務保障。”趙山介紹。
“《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中提到將構建以樞紐機場為核心節點的綜合交通樞紐,我區2016年底就啟動了銀川國際航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建設,項目總建筑面積約70006平方米,計劃2018年8月底完成一期工程。”白云介紹,銀川國際航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將建設地下社會停車場、出租車蓄車場、巴士蓄車場、地下換乘中心、地下換乘通道、地面社會停車場、景觀廣場等,工程總投資概算約10.95億元。“機場交通將接入銀西鐵路,并盡可能接入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建成后將形成集航空、高鐵、公交交通、軌道交通、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現代化、立體化綜合樞紐,可實現大量客流在機場的高效換乘、無縫銜接,對提升機場的綜合保障能力、打造國際和區域性樞紐機場、推動區域聯動發展意義重大。”白云說。
據悉,銀川河東國際機場為深入推進區域樞紐機場建設,提升服務品質,近日推出了“四免一優”服務產品,即免費頭等艙休息服務、免費餐食服務、免費住宿服務、免費接送、購物旅游優惠。服務對象是由銀川800公里以內的干支線機場經銀川機場中轉至國內外其他城市的航空旅客,由國內外其他城市乘坐航班經銀川機場至銀川800公里以內的干支線機場的航空旅客。(源于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