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我們不難發現,新能源汽車市場是一個政策市,新能源汽車行業則是一個過于依賴政府補貼的行業,如果想要改變這種政策驅動的模式,必須找到驅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動力,補貼難以成為這個行業的持久之計。那么,新動力在哪里?之前,有專家提出,供給側改革必須提速,要在產品端提升品質和性能,降低售價和維護成本,這是行業能做大做強的根本。對此,筆者深信不疑,但同時,筆者認為,或許還有一個新的驅動力已然顯現出來。
這就是來自需求方的主動出擊——其基于環保、效率的需要,開始集中采用新能源汽車作為代步、商務或運輸車輛,尤其以新能源物流車的采購勢頭突然發力令人欣喜。要知道,一旦有行業龍頭企業積極大批量嘗試使用新能源物流車,或者更深入地介入到產品研發、生產等層面,這必然為新能源物流車的市場打開帶來巨大影響;與此同時,這類大客戶的出現意味著需求將有更多爆發可能,政策補貼依舊關鍵,但這樣的需求促動效果將會利好整個行業,為后者注入強勁信心。
其實,話說到此,您應該已經猜到,筆者要說的兩家在新能源物流車上近來有著不少大動作的物流企業正是京東和菜鳥。京東CEO劉強東日前在個人微博宣布:“未來五年,我們承諾會把數萬輛貨車全部替換成不冒煙的電動車!”而菜鳥更是一鳴驚人,其背靠阿里巴巴,本周剛剛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發布了一項未來綠色智慧物流汽車計劃,即聯合上汽、東風、瑞馳等車企共同投放100萬輛新型智慧物流汽車,推動物流業綠色發展。
這樣的兩個龍頭企業,如今接連站在需求方角度拋出了換用新能源物流車的目標和規劃,不得不說,企業決策者的眼光和魄力驚人。但對新能源物流車乃至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講,其更重要的將是示范效應,一旦二者成功切換掉了傳統燃油車型,那對其他想要購買這類新能源產品的用戶是多大的正面激勵?再者,我們也能看到,當政策支持力度開始減緩的時候,車企最需要的是來自市場的積極反饋,如今有這些大客戶提供支撐,大家還不加把勁做強做精產品,又更待何時呢?(源于第一物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