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型物流需求增長成為亮點
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人均GDP超過8800美元,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消費驅動經濟增長特征明顯。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萬億元,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3.7個百分點。其中,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7%,網上零售已經成為重要的消費力量。
持續擴大的消費帶動消費型物流高速增長。來自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7251億元,同比增長43%,有持續加快趨勢。2016年中物聯發布的中國電商物流運行指數年均達到156點,反映全年電商物流業務增速超過50%。擴大消費特別是電商消費帶動物流增長趨勢明顯。
社會物流效率進入快速提升期
2016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9%,連續五年持續下降,出現較快回落趨勢。在何黎明看來,這既有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影響,同時也有產業降本增效的原因。
其一,2016年,服務業占GDP比重已上升為51.6%。根據測算,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上升1%,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就會下降0.3-0.4個百分點。
其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技術裝備改造升級力度,行業信息化、自動化、機械化、智能化趨勢明顯,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成為物流提質增效的驅動力。
智慧物流成為轉型升級新動能
“2016年,物流企業在物流大數據、物流云、物流模式和物流技術四大領域的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元。”何黎明表示,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為我國的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重大機遇,智慧物流以信息化互聯網為依托,廣泛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物流系統,重塑商業發展關系,再造產業發展新結構,打造產業發展新生態,正在深刻地改變產業發展方式和分工體系,已經成為我國物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源泉和重大力量。
何黎明說,“十三五”時期,國家實施“互聯網+”戰略,我國智慧物流迎來發展機遇期,智慧物流加快轉型升級成為必然趨勢。
一是連接升級。預計未來5-10年,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進入成熟期,物流人員、裝備設施以及貨物將全面接入互聯網,呈現指數級增長趨勢,形成全覆蓋、廣連接的物流互聯網,“萬物互聯”助推智慧物流發展。
二是數據升級。隨著信息系統建設、數據對接協同和手持終端普及,物流數據將全面做到可采集、可錄入、可傳輸、可分析,預計未來5-10年,物流數字化程度將顯著提升,打破行業信息不對稱和信息孤島現象,“全程透明”強化智慧物流基礎。
三是模式升級。預計未來5-10年,眾包、眾籌、共享等新的分工協作方式將得到廣泛應用,打破傳統的分工體系,重構企業業務流程和經營模式,“創新驅動”成為智慧物流動力。 四是體驗升級。預計未來分布式的物流互聯網將更加接近消費者,全面替代集中化運作方式,依托開放共享的物流服務網絡,滿足每個客戶個性化的服務需求,“體驗經濟”創造智慧物流價值。
五是智能升級。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迭代,機器在很多方面將替代人工,預計未來5-10年,物流機器人使用密度將達到每萬人5臺左右,物流賦能改造傳統物流基因,“智能革命”改變智慧物流格局。
六是綠色升級。智慧物流充分利用社會閑置資源,積極減少能源耗費的做法,符合全球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預計未來5年,綠色包裝、綠色運輸、綠色倉儲將得到加快推廣應用,“綠色低碳”提升智慧物流影響力。
七是供應鏈升級。預計未來,智慧物流將引領智慧供應鏈變革。憑借靠近用戶的優勢,智慧物流帶動互聯網深入產業鏈上下游,以用戶需求倒逼產業鏈各環節強化聯動和深化融合,助推“協同共享”生態體系加快形成。(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