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面臨新機遇
“我國物流業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物流成本上升壓力依然較大。”崔忠付表示。2017年上半年全球物流總額為118.9萬億元,同比增長7.1%;社會物流總費用5.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5個百分點。
其認為,當前已進入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在要素成本剛性上漲、經營成本降無可降的背景下,物流業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依然艱巨。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認為,物流業已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但“虛胖”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他指出,2016年物流業產值在GDP中的占比達到10%,其他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僅為7%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物流業“三高一低”的現狀,即物流成本占工業產品總成本高、物流管理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比例高、運輸中空載率高,以及行業的全要素勞動生產率低。
“由于經濟發展階段及市場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中國在成為世界制造大國的過程當中,沒能培育出國際級物流企業。”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認為,這將在下一段階段的經濟和行業發展中予以解決。
“共享+物流”或是突破口
“共享經濟在物流領域的拓展有多個層次:一是物流資源共享,現在已經有了通過共享資源實現貨運卡車和貨運資源的匹配,降低卡車回程空返率,或者以物流眾包模式優化倉儲資源配置;二是物流基礎設施的共享,在物流園內,將個體勞動者、貨主企業、物流企業、政府辦事機構、配套企業等集聚在一起,形成新的物流生態圈;三是使用權和所有權的分離,企業分工走向協同共享,單個物流資源共享,物流基礎設施集聚協同。”崔忠付認為,共享經濟將給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周漢民則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物流業的落實方興未艾。其給出更為宏觀的建議,一方面,充分認識和利用國家的四大戰略來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物流業的深化;另一方面,中國物流業降本增效提質,要與“一帶一路”協調跟進,在全球范圍內提升生產要素的綜合使用效率。
徐水波表示,天地匯這幾年在共享經濟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最終打造了物流生態圈,進行資源分享,從園區到線上結算,再到卡航優化和金融生態服務。天地匯通過四個產品進行資源分享,以此解決提質降本增效的問題。(源于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