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寧“818購物節”前夕,其南京物流基地蘇寧云倉已經整裝待發。云倉內,22米高的存儲位、全自動揀貨系統等智能化設備正在有序地運轉。
這背后,則是蘇寧在物流上近20年的投入。就在三年前,蘇寧物流集團逐步獨立化,在模式上往開放社會化物流進行轉型。
蘇寧物流集團常務副總裁姚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在2016年度,社會化物流營收同比增長了320.33%(不含天天快遞),2017年預計增長幅度仍會超過300%。隨著規模擴大,蘇寧物流的盈利不是問題。”
如今,無論是線上零售還是線下零售,物流都是供應鏈上關鍵的一環,直接影響到快遞和最后一公里的服務。而物流和零售能力的疊加,成為蘇寧、阿里、京東等公司持續輸出的著力點。
并購整合。
從近年蘇寧物流的大動作來看,可以概括為三個方向。一是蘇寧物流自身的基礎建設,包括8大全國物流中心,47個區域物流中心,365個城市配送中心,6267個末端快遞網點。同時,蘇寧原有的線下門店也是一個小型的物流中心,集倉儲、小型配送站、自提點等功能于一體,目前蘇寧在全國有4000多家門店。
此外,蘇寧物流除了用于自營之外,也加強了和阿里、拼多多等第三方平臺的合作。具體來看,蘇寧與阿里“聯姻”之后,菜鳥也接入了蘇寧物流系統。蘇寧云倉的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只有菜鳥和云倉有合作,主要集中在3C產品的倉儲和配送。”按照規劃,雙方的合作品類將繼續擴展,姚凱介紹道:“今年也會開始配送健身器材等健康產業的產品,大家電和美妝會在下半年陸續開倉配送。現在來自菜鳥的訂單占比在5%-10%之間。”
整合之外,去年蘇寧正式收購了天天快遞,如今還在融合階段。“首先我們會進一步提高天天快遞的服務質量,將它的同城業務做大。落腳點就是迅速打造服務產品,例如物件延時、損壞對商戶和消費者雙向賠償、同城四小時達、次日達等,從而擴大天天快遞的業務范圍和渠道。”姚凱談道。
從蘇寧物流的縱向發展來看,集團經歷了三大發展時期:從1990年到2014年為專業物流搭建期,從傳統倉儲、線下大家電服務,迭代到綜合物流園、大小件多渠道服務;2014到2016年為社會化物流開拓期,在基礎設施網的優勢基礎上,開始2B2C開放產品的創新與研發;2017年則進入智慧物流建設期,進行自動化倉儲升級,通過數據驅動供應鏈變革。
正值開放三年之際,蘇寧物流發布了下一個3年開放商業化戰略,其中包括升級基礎設施群,至2020年新建40座中大型倉庫、50個城市分撥中心,倉儲面積新增1000萬平方米;升級產品線,重點聚焦“倉配、運輸、城配、冷鏈、跨境、售后”6大專業化產品群;此外,到2020年,蘇寧將構建以“數據”和“無人”為中心的兩大智能生態,探索未來物流的新模式。
物流升級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記者表示:“在物流建設上蘇寧和京東難分伯仲。但是兩家基因不同,京東原本就是做第三方物流起家,現在的物流基地以租賃為主;蘇寧更多的是私有化的物流,它的自有物業超過京東。”
他還分析道,目前京東物流有5張網絡,包括小件商品、生鮮冷鏈、大家電、農村物流和眾包物流網絡,其中眾包物流包括達達、京東到家等,現在京東正在加強生鮮冷鏈和農村物流。而蘇寧在一體化的布局上還需加強。
據了解,在接下來的規劃中,蘇寧物流將在農村和學校兩大末梢建設10000個服務站點,同時,也將在同城配送上發力。姚凱說道:“同城配送有三種模式,第一是傳統的電商物流,盡量縮短貨物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第二是基于本地生活的點到點服務,包括眾包、跑腿等業務,天天快遞已經在南京、上海等20個城市開展同城業務;第三是最后一百米服務,有自提點和超市,我們也有自己的自提柜,同時也在和一些代收公司合作。”
對于物流在零售行業的發展進程,姚凱認為,物流作為零售鏈條中關鍵的組成部分,正在驅動新型供應鏈模式升級,由線性和樹狀供應鏈向網狀供應鏈轉型。例如通過數據中心和物流平臺,給供應鏈賦予智能,形成柔性供應鏈。在整個配送、運輸環節,蘇寧也在致力于嘗試倉庫的無人倉儲、無人配送、包括運輸端無人駕駛。
在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看來,蘇寧、京東形成了閉環直營模式,屬于縱向、一體化的服務集約。另一方面,菜鳥、通達系、蘇寧、百世等企業的牽手合作又形成了開放集群,這是橫向、一體化的生態集群,而這兩種模式正在推進國內供應鏈的升級。(來源于中國道路運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