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共享單車激發了轉型升級的新動能,為傳統自行車制造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本報告調研的20余家自行車生產廠商中,不乏鳳凰、飛鴿等與ofo小黃車合作的傳統自行車企業,廠址遍布全國各地,員工數量接近2萬人,其中為共享單車服務的崗位占到80%以上。以ofo小黃車為例,目前已經進入9個國家,超過170個城市,連接全球超過800萬輛共享單車,日訂單量超過2500萬單,提供了超過30億次的出行服務。
研究表明,當前我國共享單車行業共帶動就業10萬人,其中,2017年上半年帶動新增就業約7萬人,約占1-6月我國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的1%(0.98%),即每新增100人就業就有近1人為共享單車服務,充分體現了新業態對就業的貢獻效應。
報告對共享單車從業者工資進行了調查。在鎖具研發類中,工程師月均工資收入可以達到12000元;產品制造類中,智能鎖制造企業的員工月均工資收入為4667元,自行車制造企業員工月均工資收入為4442元;線下服務類中,物流企業員工月均工資收入為5000元,運維企業員工月均工資收入為3835元。
報告還稱,共享單車企業員工還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特點。自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青年已經成為“雙創”大潮中的生力軍,這點在共享單車企業中表現的尤為突出。例如,ofo小黃車的五位創始人都為90后,其公司員工平均年齡為87年左右,整體呈年輕化、高學歷趨勢。
共享單車帶動智能鎖制造企業50%的就業崗位,根據上海、深圳、杭州、中山等地智能鎖樣本企業的調研結果,為共享單車生產智能鎖的一線員工,占生產線上全部員工的52.04%,員工年齡段在20-45歲之間。截至目前,ofo小黃車已經迭代了9代智能鎖,包括內置北斗導航芯片的天王星智能鎖、NB-IoT物聯網鎖以及NFC智能鎖。這些都吸引了大量科技工作者,帶動了整個智能鎖產業就業。
除智能鎖以外,共享單車帶動了相關自行車企業中80%的就業崗位,共享單車的大規模需求量使傳統自行車業務暴增,甚至有自行車零部件上市公司的股票因此而漲停。ofo小黃車連接飛鴿、鳳凰、富士達、捷安特等傳統自行車廠,改造傳統銷售渠道,拉動傳統自行車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天津當地人民就業。
此外,共享單車行業還新增加超過3萬個線下運維崗位,大量共享單車“涌入”城市,從而產生大量線下運維工作崗位。運維人員中,從年齡結構上看,40歲以下的中青年勞動力占70%左右。ofo小黃車對線下車輛采用網格化管理,每個指定區域都會配一個運維人員,負責修車和車輛擺放,平均每300~500輛車/1人,這些都產生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報告對共享單車相關行業企業進行重點調研和訪談,包括10家智能鎖設計和生產企業、23家與共享單車企業合作的自行車制造企業、15家物流企業、20家勞務派遣企業、ofo小黃車各地分公司等近70多家企業進行重點調研及相關數據采集與處理。報告深入了解共享單車行業就業情況及其社會影響,將為企業及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來源: 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