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科技管理部副主任、智能船舶專項辦主任諸琳告訴記者,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聯合中國船級社、中船工業第七〇八研究所等單位承擔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技術船舶計劃中第一個智能船舶專項——“智能船舶頂層設計及部分智能系統應用示范”。
項目團隊通過研究國際海事組織的有關規則,基于智能技術的發展現狀,結合用戶的實際需求,提出了系統的功能定義及對應規范。依據中國船級社發布的《智能船舶規范》,完成了智能船舶頂層設計并以中遠海運集13500TEU集裝箱船為對象,研發了核心系統進行示范應用,包括船舶信息集成平臺及面向應用的智能航行系統、智能機艙系統和智能能效管理系統等。
智能集成平臺采用以太網絡總線結構,構建船載數據中心,實現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具備全船數據集中管理和船岸共享條件。
智能航行系統除《智能船舶規范》要求的IBS/INS功能外,能夠實現各類導航、氣象信息的匯集、處理、共享和船岸對接;實現船岸數據通信模式的智能切換并實現航路優化等。
智能機艙系統是以傳統機艙自動化系統為基礎,開發機艙主要設備的健康管理功能,能夠實現對船舶主機、副機、軸系及輔助系統的運行狀態在線或離線采集和監視,并利用人工智能等方法識別設備的異常狀態或故障狀況,給出診斷結果及輔助決策建議。
智能能效管理系統包括面向主機、副機、鍋爐等主要能耗設備的工況監測,開展航行性能、能耗分布、能效趨勢、經濟性能等動態分析,實施航線預估、縱傾優化、航路優化,航速優化,進行航次能效管理、船體管理、燃油管理、裝卸管理等。
諸琳表示,目前示范系統研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申請中國船級社(CCS)和英國勞氏船級社(LR)相應的智能船舶附加標志。
明年,全球首艘大型智能集裝箱船能否為“中國智造”打CALL,讓我們拭目以待吧!(來源于 中遠海運e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