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市場化改革再下一城。1月9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官網發布消息稱,深交所與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鐵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鐵總方面披露,將以此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契機,在鐵路債轉股、資產證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領域,與深交所深化合作,把鐵路優質資產轉化為資本,提高鐵路資產收益。在業內看來,以深交所為代表的交易所市場投資群體更為廣泛,將有助于鐵總拓展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
所謂資產證券化,是指某一資產或資產組合采取證券資產這一價值形態的資產運營方式。具體來說,鐵路部門推進資產證券化屬于實體資產證券化,即以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為基礎發行證券并上市的過程。
根據合作協議,鐵總與深交所將圍繞拓展債券與資產證券化融資、培育后備上市企業等領域開展合作。下一步,雙方還將優先重點推動鐵路建設債券在深交所發行上市交易,在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同時,不斷豐富國資國企的融資渠道。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發現,作為鐵路建設融資的重要渠道,1995年至今鐵總(包含此前鐵道部)共發行中國鐵路建設債券1.43萬億元,其中已兌付882億元,尚未到期1.34萬億元。“以往鐵總等大型國企發行債券多選擇銀行間市場,這一市場聚集了近2500家各類銀行、保險公司、國企債務公司等投資機構,我國九成以上債券發行業務均在銀行間市場完成”,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相較之下,深交所代表的交易所市場中,個人投資者占比較大,鐵總如能順利在深交所發行鐵路建設債券,這一發債行為面向的投資群體更為廣泛,發債結構也能實現優化。
實際上,高鐵證券化是當前鐵路改革重點推進的工作之一。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發布的《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就明確提出,要研究推動東部地區有穩定現金流、資產質量優良的高速鐵路企業資產證券化和優質資產股改上市等相關工作。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探索將優質鐵路資產證券化,可鼓勵區域性公共資本、民間資本甚至外資參與鐵路優質資產的證券化,既能拓寬融資渠道,在鐵總層面統籌使用建設資金,也能有效緩解鐵總債務壓力。上述業內人士建議,鐵總可將現有鐵路優質資產分門別類打成不同的資產包,向國內自然人投資者兜售,讓更多投資者分享通過購買高鐵資產證券包帶來的財務紅利。
在王劍輝看來,與深交所的緊密合作,還能幫助鐵總更好推進債轉股工作,這也是實現資產證券化的重要一步,“要在原有的銀行間市場實現債轉股,限制較多、手續較復雜,相較之下,交易所市場實現債轉股的流程較為簡便,效率也會更高”。(來源于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