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遞業發展已進入關鍵歷史時期
新十年,行業將進入全面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現代郵政業的決勝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由大到強的中興期。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十三五”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黃金時期”的重大判斷,對郵政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中國快遞業現在的全球化競爭,面對的是“先發優勢”情勢下的“后發趕超”,全球范圍內的快遞業已經從自由競爭進入寡頭競爭時代,從產業資本進入金融資本時代,從小微企業進入大強企業時代。中國要跳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陷阱,謀篇布局上已然相對見晚。
市場如同戰場,資源畢竟有限,一山難容二虎,必須高起點謀劃、高速度建設、高水平管理戰略高地。“十三五”時期,中國快遞業特別是快遞企業宜加強這方面的謀劃,做到思謀、實謀、早謀、勇謀、全謀。從歷史走向未來,中國快遞業大抵走的是“三部曲”,創業之初是“得外貿者得天下”,中興階段是“得消費者得天下”,未來是“得供應鏈得天下”。縱觀世界,快遞巨頭和快遞強國無不規劃建設了強大的戰略高地。
這些戰略高地,具有虎踞龍蟠之勢,立足于大國和世界商貿最發達、經濟最活躍、通衢面最廣大、航運最通暢、多式聯運最便捷的城市或地區,或設總部,或設超大轉運中心,或設倉儲供應鏈中心,承擔著超強的中樞職能,具有霸主不二地位。世界快遞版圖上,務必有中國的排兵布陣,在洲際、國際轉運等關鍵樞紐上落定中國的棋子,否則,中國快遞業由大到強將變得步履艱難。
(二)“快遞+”已漸成行業發展主控戰略
“快遞+三農”所引領的快遞下鄉發展迅速,前景廣闊。2015年-2016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號)、《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助力農村快遞?!秶鴦赵宏P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實施快遞“向下、向西”工程,建設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快件集散中心和快遞末端服務平臺,完善農村、西部地區服務網絡,構建覆蓋國內外的快件寄遞體系。支持快遞企業加強與農業、供銷、商貿企業的合作,打造“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下沉帶動農村消費。
“快遞業+制造業”對供應鏈的顛覆效益早就引起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注意。2013年10月,國家郵政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就聯合出臺《關于推進快遞服務制造業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指出:快遞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服務支撐……積極推進快遞服務制造業工作,有利于快遞企業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綜合型快遞物流運營商轉型;有利于制造企業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加快結構優化和由大變強;有利于深化產業鏈和服務鏈的融合等。
“快遞+冷鏈”歷史悠久,歷久彌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耳熟能詳的詩詞反映出的是早在唐代,我國就有了冷鏈快遞的雛形,八百里加急,快馬加鞭,當時遞送的新鮮荔枝主要是滿足皇室貴族生活的需要。隨著經濟社會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原本高端的冷鏈服務走入尋常百姓家,據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馬軍勝在2016年行業發展報告大會上發表講話時表示,目前我國已超過20個城市啟用冷鏈快遞,將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擴大冷鏈快遞服務范圍,鼓勵和支持外資快遞企業在華投資經營冷鏈快遞、供應鏈管理等高端服務,創新國內快遞供給。
“快遞+國際化”帶動行業全球發展步調。2015年10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2020年的發表目標:快遞企業自主航空運輸能力大幅提升,建設一批輻射國內外的航空快遞貨運樞紐,積極引導培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骨干快遞企業?!兑庖姟芬螅汗膭罡黝愘Y本依法進入快遞領域,支持快遞企業兼并重組、上市融資,整合中小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加快形成若干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鼓勵“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
“快遞+資本”攪動行業格局。2016年是快遞行業的上市元年,先后有圓通、中通、申通、韻達、順豐等5年快遞企業上市,同時也是快遞業二次創業的開始。圓通作為國內快遞第一家上市企業,未來如何利用資本市場開展轉型升級,橫向業務拓展尤為關鍵。資本的進入必將攪動整個快遞行業的格局,小規模企業被淘汰或向專業化轉型已成必然。同時,國內已經對外資完全放開國內快遞市場。雖然國際快遞巨頭們尚未大規模分食國內快遞業務,其一旦出手將引起行業巨變。在這樣形勢急劇變化的時刻,行業洗牌也不可避免。
“快遞+地產”開啟跑馬圈地新篇章。2015年,萬科引入美國黑石集團加快進軍物流地產的新聞引起業界的關注。至此,除了在物流地產領域深耕多年的普洛斯、嘉民、寶灣等企業,已經有阿里、京東、蘇寧、平安、萬科等幾十個商界巨頭涉足物流地產。快遞企業最高調的一次物流地產動作是與阿里等巨頭聯合成立菜鳥平臺。與萬科熟悉地方政府和地產運作模式的優勢相比,菜鳥占據電子商務大數據的優勢和阿里巴巴的品牌優勢,其核心業務之一就是物流地產的“談判+買地+建倉儲”。菜鳥注冊資本50億元,但是,順豐、圓通、中通、韻達、申通各自僅出資5000萬元,各僅占菜鳥股份的1%。
(三)行業發展非經濟價值作用不斷加大
加快普惠、智慧、安全、誠信、綠色建設,服務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建設各個方面,已成為考量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因素,行業發展逐利性與公益性的博弈天平在悄然發生變化,社會、企業、政府對非經濟價值的關注越來越強烈。
綠色發展已迫在眉睫。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剛性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快遞業傳統發展模式受成本、資源和環境的制約越來越嚴峻。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對行業發展影響日益突出。車輛、包裝材料等生產資料需求量大幅增加,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將進一步加大。需要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優化要素投入結構,實現快遞業“三低三高”的綠色發展。
誠信、責任與文化影響愈加深遠。從企業經營哲學角度,品牌的價值不是在賬面上,而是在消費者心中。品牌長青的根是誠信。一個成功的品牌是企業在誠信方面長期投入的結晶。快遞企業文化也不再是簡單的口號或斷層的播種,而是自上而下根植于每個員工心中的信念和動力源泉。在遭遇生死存亡、員工企業利益藩籬時,方顯企業文化成敗。履行企業責任和擔當不再滿足于表面功夫,強化公司社會責任有利于提升公司誠信度,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和籌資成本,獲得消費者認同,對于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和諧發展的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四)新零售對快遞將產生深遠影響
馬云曾經提到過,電子商務即將消失,將會形成線上與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新零售亦將全面影響物流的發展,線上線下一盤貨,服務產品一體化,是必然趨勢。線下的實體和線下的渠道,進一步的數字化,數字化最大的好處是提升實體店商品和服務的管理,可以更好的滿足用戶體驗,滿足整個商品配置的效率,店鋪的商品也會跟線上的商品互動起來,這是傳統零售業的數字化和純電商的網店線下化的結合,即新零售趨勢。在這個趨勢下,貨物不會只圍繞純電商配置,配置的關鍵是線下數字化。
在馬云看來,互聯網公司是沒有邊界的,互聯網就像是水電煤這樣的基礎設施,不應該設邊界,而電子商務也沒有沖擊傳統產業,電子商務只是抓住了互聯網去發力,真正需要擔心的是我們昨天的思想,是我們對改變過去的恐懼。馬云舉例,就像第一次技術革命影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影響了二戰,我們現在正處于第三次技術革命,這次是思想的解放,未來30年,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而很多國家,也應該布局自己的未來,像是德國工業4.0等等。
馬云對新零售的詮釋是,現在說的“電子商務”會成為傳統概念,未來會是線下、線上、物流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就像物流的本質不是快,而是降庫存,只有線下、線上、物流真正結合,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多收益。
然而無論是電子商務時代還是新零售時代,都離不開快遞服務,國內快遞業推動其整個物流業的革命性變化,人們的生產、消費、就業乃至整個生活都發生了歷史性巨變,快遞業自身也成為承接傳統經濟和新經濟的新平臺。新零售時代的快遞不僅僅是要比誰做得更快,而是真正消滅庫存,讓庫存管理得更好,讓企業庫存降到零。商家的成本除了傳統倉儲配送費用外,還有庫存積壓所產生的成本,因為積壓時間沒有限制,可以是幾個月,也可以是幾年,無形中給企業帶來很多負擔。新零售時代的快遞要更精準地預測銷量,調撥庫存,把貨放到消費者身邊,既可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又可以增加消費者用戶體驗。
區別于傳統物流,新零售將會使線上線下一體化,線下實體店會進一步形成30分鐘距離內的供求體系,很多貨物并不需要純電商的倉庫里發貨,可以從靠近消費者最近的實體店發貨,所以這些實體店會變成未來快遞配送一個前端的支點。將在快遞體系最末端,把大數據融入到社會化倉儲系統中,進一步拉動企業的倉儲物流加入,達到自動化、智能化、社會化和全供應鏈化。
在中國快遞業由大到強的征途上,市場是導向,企業是主體,效益是根本,法治是保障??爝f企業戰略的現實內涵就在于立足企業本身,拓展生態圈層,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來源于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