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實現2011年以來的首次回升。其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增長明顯,并連續4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消費新特點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比2016年凈增3.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連續第1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連續第四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繼續發揮著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應該看到,中國經濟增長還是內需拉動為主,91%靠內需,其中六成還是消費拉動。”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中國經濟從投資驅動增長轉向依靠消費拉動的再平衡勢頭已經形成,消費成為經濟增長主要驅動力?!?br />
事實上,2017年以來,實體零售呈現回暖態勢,消費升級驅動的品質消費正在滲透到各個消費領域,以“互聯網+”為核心特征的消費新業態顯著改變了傳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化和多元化且質優價廉的互聯網消費產品,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消費熱情,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負責人指出,2017年我國消費市場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主要有四大特點。
一是零售業創新轉型成效明顯,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當前,零售企業積極轉型升級,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傳統零售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消費市場充滿了活力。
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經營業績呈現連續回升態勢,全年銷售額同比增長4.7%,較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網絡零售所占份額繼續擴大。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5萬億元,同比增長2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已達到1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
二是農村和中西部發展加快,消費市場不平衡狀況不斷改善。隨著農村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精準扶貧、電子商務進農村等政策持續推進,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首次突破5萬億元,全年達到5.2萬億,同比增長11.8%,高于整體增速1.6個百分點,高于城鎮增速1.8個百分點;鄉村消費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4.2%,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比2012年提高0.8個百分點。
中西部地區消費繼續領跑,重點零售企業西部地區全年銷售額分別比東部、中部高0.5和0.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江西、貴州、云南、四川、陜西、河南、湖北等地均實現了11.8%以上的較高增速。
三是消費結構加快升級,高品質商品和服務需求旺盛。2017年我國恩格爾系數為29.3%,比2016年下降0.8個百分點,比2012年下降3.7個百分點。居民消費結構持續改善,消費者對高品質、個性化商品的需求不斷提升。綠色、智能、中高端商品銷售增長明顯,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77.7萬輛,同比增長53.3%,運動手環、掃地機器人、平衡車等智能商品受到消費者青睞。餐飲娛樂、文化休閑、健康養老消費持續旺盛,共享式消費、體驗式消費快速發展。
2017年全國實現餐飲收入將近4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高于商品零售增速0.5個百分點。全國電影票房559.1億元,同比增長13.5%。北京市營業性演出觀眾達到1.08億人次,為近年來最高水平。國家旅游局預計,全年國內旅游人數同比增長13%,旅游收入增長15.5%。
四是消費價格溫和上漲。2017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6%,漲幅較上年同期收窄0.5個百分點,全年基本呈現平穩波動態勢。商務部監測的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價格同比下降3.3%,2013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回落,豬肉、蔬菜、雞蛋價格降幅較為明顯,分別下降11.2%、10.5%和9%。
該負責人表示,隨著我國經濟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消費也進入了需求多元發展、規模持續擴大、結構優化升級的發展新階段。從后期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區域創新協調發展,消費仍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在新興業態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傳統零售業企業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超市、百貨等零售業態依托物聯網、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以及不斷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與電商平臺深度融合,涌現出更注重消費者體驗,集餐飲、購物、娛樂、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新零售業態。”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司長孟慶欣日前撰文表示。
商務部預計,2018年消費市場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新需求也將得到更好地滿足。
零售業五大預測
對于2018年經濟走勢的預測,消費仍有望釋放出更多活力。據中國商業聯合會預測,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1%左右。
面對消費日趨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規模持續擴大,結構優化升級的新階段,2018年也將如2017年一樣,演化出更多的不同。
消費轉型升級大背景下,事關人們衣食住行的零售業成為繞不開的一個話題。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零售業貫徹新思想、聚焦新矛盾、開啟新征程、堅持新理念、推動新變革已成為必然。
中國商報研究院預測,2018年我國零售業將圍繞五個關鍵詞展開:新時代、深度重構、回歸生活、技術驅動以及商務扶貧。
隨著零售業步入新時代,零售商與消費者觸點增多、觸面增大,建立更加緊密的情感鏈接,最終帶來消費者獲得感的提升。新時代的零售業將給予消費者極致的體驗,使得購物從物質的滿足上升為心理的滿足。
新時代的零售變革,將面對流通領域存在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全面展開,對于零售企業而言,全新的發展機遇已經開啟。如何結合自身發展的途徑,切實理解和把握新時代的內涵和新發展模式的內涵,理解中國與世界發展格局蘊含的新機會,將是零售企業2018年的首要任務。
在消費升級的當下,2018年,社區商業、便利店、品牌專門店等“小而美”的零售業態以及代表著極致化體驗的購物中心業態,因為能夠更貼合消費者的生活情懷,滿足消費者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碎片化的新需求,將繼續成為零售企業尋求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而在資本的推動下,數字技術已經成為改變零售業的重要因素。但整體而言,中國零售業的技術應用仍然較為薄弱,在供應鏈效率、門店數字化、管理和營銷的精準化、物流智能化等環節還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未來零售技術發展將繼續圍繞“如何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深度展開,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的零售科技,在2018年仍將是零售業實現效率提升和轉型創新的關鍵突破口,零售科技不僅是行業融合發展的加速器,更將引發經營層面和戰略邏輯的質變。
在商務扶貧方面,零售企業正不斷地發揮行業力量,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仡櫼酝?,國內多家知名電商企業的網站首頁和手機客戶端建立扶貧專區,對貧困地區產品網絡銷售給予流量支持、減免網店經營費用等優惠措施。
對于2018年春間期間消費品市場的走勢,中國商業聯合會進行了預測。
品質消費、中高端消費、綠色消費、智能消費特征進一步突出。“十八大”以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快速擴大,信息科技的突飛猛進,環保、健康需求的快速增強,居民消費已由對商品的擁有需求,注重價格的選擇需求,轉向對品質、綠色、智能的需求。
網上零售繼續保持速度優勢,實體店將穩中向好。2018年以及春節期間,網上零售增速快于實體店的優勢將繼續保持,但由于國內互聯網網民的飽和,居民消費對品質、體驗需求的提高,以及線上線下公平競爭環境的趨好,網上購物增速減慢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從2017年1-2月份網上實物零售額看,增速是各月份中(1-10月份)中最低的,其中,吃、穿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5.1%和15.8%。實體店,在居民消費需求向品質、體驗、社交、文化娛樂等需求轉變,新業態不斷豐富的環境下,將繼續穩中向好。
有特色、有品質、有品味的大眾餐飲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新的消費主力(80、90、00后)的生活方式需求、旅游、休閑的帶動“三大聚會”(同學、戰友、朋友)盛行,新業態的快速增長,訂餐的便捷,有力地促進了有特色、有品質、有品味的大眾化餐飲、年夜飯的快速增長。
消費品價格繼續保持溫和上漲。在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度轉向高質量發展,居民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商品消費表現多樣性多層次性多方面性,商品更加豐富多樣的大環境下,物價溫和上漲將是常態化趨勢,2018年春節期間,居民消費價格仍持續保持平穩、溫態勢,居民消費仍將釋放出新的活力。(來源于中國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