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網23日消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1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了優化協同發展政策法規環境、完善電子商務快遞物流基礎設施等六方面的政策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意見》提出進一步簡化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程序,改革快遞企業年度報告制度,實施快遞末端網點備案管理,實現許可備案網上統一辦理,業內認為這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在管理創新層面,《意見》要求創新價格監管,引導電商平臺實現商品定價與快遞服務定價相分離,促進快遞企業發展增值服務;提出創新公共服務設施管理,明確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的公共屬性,納入相關規劃,為加快完善快遞末端服務網絡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解決突出矛盾層面,《意見》明確鼓勵各地對快遞服務車輛統一編號和標識管理,合理確定通行區域和時段,完善停靠、裝卸、充電等設施,對快遞服務車輛給予通行、作業便利,引導各地因地制宜解決快遞運輸需求與城市交通擁堵之間的矛盾。
針對日趨激烈的數據資源爭奪,《意見》提出健全數據開放共享規則,建立數據中斷等風險評估和通報制度,為建立大數據時代電子商務平臺與快遞物流企業之間高效和諧利用數據資源提供指引。
在加強短板建設層面,《意見》提出提升末端供給能力,包括推廣智能投遞設施,支持傳統信報箱改造;建設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開展聯收聯投等。同時,提高協同運行效率,鼓勵通過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無縫銜接和高效流動,實現信息協同化和服務智能化。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負責人表示,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方面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基礎設施不配套、配送車輛通行難、快遞末端服務能力不足、行業間協調聯動不夠等,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瓶頸。自2014年10月開始,商務部會同財政部、郵政局在11個城市開展了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試點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上述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形成了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做法。但從全國來看,快遞物流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依然普遍存在。2017年以來,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中又暴露出數據互通共享的矛盾、過度包裝影響環境等問題。出臺《意見》,就是要全面復制推廣試點經驗,加快推動制度創新,解決發展中的新問題,進一步提高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水平。(來源于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