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為期一年多的測試后,亞馬遜的免結賬雜貨店將于本周一面向公眾開放,進一步推進這個有望改變實體零售業的項目。
這家位于西雅圖的雜貨店名為Amazon Go,它依靠攝像頭和傳感器來追蹤消費者從貨架上拿走和放回的商品。收銀臺則變得多余——消費者可以在離店后使用系統中登記的信用卡結賬。
對傳統雜貨店來說,此舉標志著這家全球最大零售商向它們發起了又一場顛覆行動。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去年才剛剛花費137億美元收購了高端連鎖超市全食超市。由于很多消費者都討厭排長隊結賬的購物體驗,所以如果一家公司能夠消除這樣的等待時間,必然可以擁有優勢。
亞馬遜并未披露是否會在更多地方開設Amazon Go,但該公司重申,他們不準備在規模更大、更復雜的全食超市內增加這項技術。
Amazon Go于2016年12月6日面向亞馬遜員工開張測試。亞馬遜當時預計可能會在2017年初面向公眾開放。
但知情人士表示,該公司遇到了一些挑戰,包括如何正確識別體型相似的購物者身份。在測試期間,當兒童被帶入店面后,經常會把物品放到錯誤的地方,引發混亂。
Amazon GO副總裁吉娜·普瑞尼(Gianna Puerini)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西雅圖的這家店在測試階段進展順利,這個都歸功于之前4年的相關工作。
這家店面積約為167平方米,想要進入店內購物,首先需要下載Amazon Go智能手機應用,并通過一個驗票閘門。進入店內,首先看到的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午餐食品,接著則能看到肉類和餐具等雜貨。有一名亞馬遜員工會在紅酒和啤酒區檢查消費者的身份證。
上方有很多黑色攝像頭,貨架上還有重量傳感器,幫助亞馬遜探測究竟是哪些人取走了貨物。如果有人拿著商品返回閘門,其關聯帳號就會扣費。如果消費者把商品放回貨架,亞馬遜就會從其虛擬購物車中將商品刪除。
除了結賬流程外,店內的多數體驗都跟常規雜貨店相似。盡管一向以動態定價著稱,但亞馬遜還是在店內使用了傳統的印刷價簽。(來源: 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