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被稱為“新零售元年”。今年的年貨消費中,首次迎來春節考驗的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愈加明顯。
盡管置辦年貨的方式在變,但不變的是向往團圓喜慶的心,和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空手”回家,年貨先行
今年1月,東南網PC端、微信端以及各分站官方微信等全媒體平臺,向廣大網友發起“年貨消費調查”。
調查報告顯示,線下超市購物不方便、時間成本高、停車難、退換貨處理不夠便捷等已逐漸成為市民對線下消費體驗的主要詬病。在參與調查問卷的市民中,55%的市民對實體超市最不滿意的為“優惠力度少”,36%的市民表示在超市購買年貨東西太重。
這些“槽點”如今已經可以避免。
沃爾瑪聯手京東,新華都結緣淘鮮達,眾多超市、便利店也紛紛入駐外送平臺,目前,福州各超市均已以各種方式進行了線上線下融合,有些是自己推出App,有些則是與網商合作,消費者在線上就可購買自己需要的年貨,通常下單后1個小時內商品就會送到家。價格方面,為吸引更多客源,不少超市進行了不同幅度的線上專屬促銷。
沃爾瑪超市在全國的年貨銷售數據分析顯示,顧客購買年貨不僅更注重商品使用本身的便利性,也更注重全渠道購買的便利性。因此,在已開通京東到家服務的門店所在地的沃爾瑪超市,即使在除夕當晚,消費者都可享受線上下單直接送貨到家的便利服務。
“老人家習慣看到東西才會買,我又沒空陪著采買年貨,就教他們在手機上下單?,F在,他們還是喜歡逛超市,但一些重的東西就放進手機購物車,回頭就會有人送貨上門。”家住福州五四北的吳先生說。
福州一些超市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今年各超市普遍實行了線上線下結合銷售,消費者買年貨排長隊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往年春節期間,由于物流資源短缺,即便已經養成了網購習慣,多數消費者也只能暫停剁手節奏。隨著新零售打通線上和線下,節日期間火爆的線下門店卻沒有拖累物流的輕松高效。
今年春節,線上巨頭天貓、京東、蘇寧都開展了“年貨節”和“春節不打烊”的活動。一方面,通過折扣、紅包等形式進行促銷,另一方面,春節期間照常營業,滿足消費者過年的消費需求。
據統計,2018年春節期間,京東物流配送的包裹量同比去年增長了近100%,70%的春節訂單實現24小時送達。而春節前一周,京東的異地訂單明顯上升,異地訂單占比相比去年同期增長約40%。聚集游子最多的城市,寄出異地訂單的占比最高。
透過異地訂單的增多,我們的眼前也浮現出了另一番情形:電商網購的發展為外出打拼者的春運“減負”,“空手”回家,年貨先行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不光“買買買”,還要“好好好”
省商務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春節黃金周期間全省重點監測的250家大型零售、餐飲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17.53億元,同比增長4.3%。
年貨之所以在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僅是因為習俗,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在過去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較低的情況下,對于一年勞作的犒賞和另一種類型的“消費升級”。而隨著真正的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加之電商打破了時空界限,透過年貨消費,我們不難看到年貨們本身的升級。
如今的年貨添置,已經實現從滿足物質需要到改善生活品質的變遷,承載的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全新理解和向往。隨著綠色低碳的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品質化、個性化、定制化消費成為新時尚。
京東大數據顯示,與去年春節七天假期相比,今年,全國珠寶首飾、酒類、食品、年俗商品等帶有傳統習俗和年味的商品增長更為明顯。珠寶首飾銷售額超出去年同期1.3倍;酒類增長接近1.1倍;食品類、年俗類(對聯、窗花、生肖掛件等)商品分別增長近1倍。生鮮產品銷售更是火爆,春節期間的生鮮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近200%。最受歡迎的是海鮮水產,其次是水果、豬牛羊肉。福建雖是沿海省份,但仍然在生鮮的網絡購買渠道爆發了巨大的熱情,今年春節,福建消費者在京東上的生鮮消費,同比去年同期增長318%。
為滿足市民高品質生活需求,“網紅超市”永輝超級物種同樣加大節日備貨力度。福州超級物種萬象店節前15天,共投放波士頓龍蝦2000只、蝦菇4000公斤、三文魚600件、進口水果類3.5噸。
根據每日優鮮發布的《2018生鮮年貨消費趨勢報告》,今年春節期間,全國生鮮年貨品質化趨勢明顯,進口水果成為新寵,庫爾勒香梨、智利車厘子、智利藍莓、奉節臍橙、廣式香腸是最受歡迎的五大生鮮年貨。
除了雞鴨魚肉等傳統菜肴,海鮮近年來在年夜飯的餐桌上大受歡迎,但海鮮大餐的制作流程較為講究,并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擅長烹飪海鮮大餐。了解到顧客的這個消費痛點之后,沃爾瑪精選并推出了粉絲蒸扇貝、粉絲蒸鮑魚等幾款已調味好、只需要蒸5分鐘就可以直接端上餐桌的便利型海鮮暢銷菜式,部分菜品一經推出就被搶購一空。
今年的天貓年貨節也充分響應了懶人時代大潮,消費者更傾向于從繁忙的家務中解放出來,不僅智能家電備受青睞,半成品年夜飯禮盒在年貨節期間的成交人次增幅甚至高達217%。用準備年夜飯的時間多和家人談談心、聊聊天,成為不少人的選擇。(來源于福建省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