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李軍3月7日表示,隨著世界民航業進入新的景氣周期,我國航空運輸業已成為全球最具潛力和活力的航空運輸市場,將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但航空貨運發展方式落后,還停留在從機場到機場的傳統貨運階段,亟須大力推進傳統航空貨運向現代物流的轉型。
李軍指出,近年來我國航空物流發展滯后。一方面是航空貨運規模尚小。國外大型航空貨運公司都有數百架飛機,而我國民航貨機只有140多架,分散在十幾家公司,占一半運量的客機腹艙也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轉型非常必要。他還表示,按照民航“十三五”規劃關于航空運輸總周轉量的預期增量,即從800多億噸公里增長到1400多億噸公里,同樣的增長美國用了14年時間,而中國計劃用5年來實現,所形成的安全壓力比以往更大,全行業必須堅持安全第一,切實做到對安全隱患零容忍。
眾所周知,民航業實現安全和高質量發展,必須破解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制約,還要著力提高民航運輸的便捷性和加強品牌建設。民航“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是航班正常率達到80%以上,這是世界民航的中等水平,但按我國民航目前的運行環境,達到這個目標有很大難度。目前影響航班正常率的因素除天氣原因外,空域問題是第二大因素。提高航班正常率,亟須深化體制改革,在空域資源供給方面有新的突破。
在談到通用航空發展時,李軍認為,在民航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預期到2020年,通用航空總飛行時間將從目前的80萬小時增長到200萬小時,但制約通用航空發展的因素尚未消除,需要根據國家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通用航空的特點,準確把握行業需求和發展重點,做到務實發展。(來源于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