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之下,巨頭零售戰火已經迅速從線上蔓延至線下。就在前不久,騰訊、京東和步步高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以共同發展“智慧零售”、“無界零售”為愿景,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之同時,巨頭扎堆布局的便利店業態,也正同商超一起成為零售變革線下之戰的新熱點。
4月12日,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在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再次強調了京東無界零售和京東供應鏈開放、賦能的理念。
“京東供應鏈最牛的地方在于,京東是全球能實現10%以下自營零售綜合費用率的兩三家公司之一。更厲害的是,這套供應鏈體系可以賦能大量小微創業者,年輕創業者在京東金融貸款,就可以開一個‘京東便利店’,物流由京東輕松搞定。”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評價認為。
在包括劉勝軍在內的眾多業內人士看來,劉強東的新疆域,就是以“供應鏈利器”開拓“無界零售”。這對整個行業的供應鏈效率提升都將具有積極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得供應鏈者得天下
“供應鏈是全世界規模效率最明顯的行業。”劉強東認為。據劉強東分享的數字顯示,京東的自營零售綜合費用率不到10%。
這是什么概念?公開數據顯示,我國供應鏈成本占GDP的18%左右,而歐美只有7%~8%,日本則是5%~6%。目前全世界能夠做到綜合費用率10%的只有少數兩三家公司,其中一個是美國的Costco,它的費用率不到10%,它用11%~12%的毛利率就可以實現很好的利潤。而另一家就是京東。
換句話說,大部分的零售商在中國、在全世界都要20%以上才可以盈利,也就是成本大概在15%到20%之間。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國家有龐大的制造業,數量眾多的品牌商,大家辛辛苦苦做生意,商品質量做得不錯,毛利率看起來也很高,但結果就是不賺錢,都是被低效的供應鏈浪費掉、損耗掉了。
“所以我們要聯合起來,共同向供應鏈要效率。”劉強東表示。被強調的是,最近幾年整個零售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消費環境、到消費偏好、各種各樣新的業態的出現,不管前端業態怎么發生改變,后端依然需要一套供應鏈體系。
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當下零售競爭的核心、包括夫妻店、零散便利店缺少的正是供應鏈的整合和搭建能力。消費者最后買到的所有商品與服務,背后都是強大供應鏈的支撐。供應鏈能力不僅可以提升整個行業標準,對產品質量、保真都將發揮巨大作用,規范整體市場;因此,可以說“得供應鏈者得天下”。而京東無界零售的核心,就是通過開放賦能引入更多合作伙伴,通過規模優勢讓整體供應鏈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現在互聯網行業講賦能傳統業態的很多,但做好的不多,這不僅是態度問題,也就是愿不愿意把自己的絕活拿出來共享,更多的還是能力問題,也就是你的絕活能不能真的對合作伙伴有用,從目前來看京東便利店是屬于愿意做,能做好的互聯網企業賦能傳統業態的好項目。”互聯網分析師紀中展認為。
紀中展同時分析指出,京東利用開放共享的“無界零售”思維賦能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個高度整合的供應鏈體系,可以說打響了京東便利店高速發展的發令槍,這會讓全國各地數以百萬計的便利店能在京東的體系上跑起來,這對中國零售業來說也是一個福音。
全面升級通路效率
零售的數字化變革已大勢不可逆,對于便利店店主來說,選擇供應鏈賦能、有效地解決方案才能實現門店的升級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京東新通路帶著全新的門店科技和聯合倉配解決方案重磅亮相了春糖會,宣布啟動和升級包括聯合倉配、智慧門店和智能動銷在內的多項業務。在行業人士看來,京東將供應鏈能力共享,正是以智慧的方式升級零售的核心模式之一,可以有效地助力便利店場景升級,帶動全行業不斷升級零售基礎設施和通路效率。
以科技發展為導向的京東在提出百萬小店的目標后,一口氣推出了一攬子的創新科技應用技術為零售業服務。當前,消費和技術兩股力量的絞合帶來零售基礎設施的變化,引發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無界零售時代到來。這是京東對行業終極的判斷。
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表明,線上線下的場景邊界越來越模糊,消費者正在變得更忙,也更“懶”。同時,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趨勢彰顯,且獵奇心理強,這對生產企業和零售企業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而在京東看來,只有從供應鏈、場景、營銷等方方面面徹底打破原有邊界,才能加速融合,重構人、貨、場的新型價值關系。作為京東無界零售圖景中最重要的新興業務之一,京東新通路秉承京東的無界零售理念打造創新型智慧門店——京東便利店。
據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商城新通路事業部總裁鄭宏彥透露,2018年,京東新通路將從供應鏈升級、場景升級和營銷升級三方面入手,在聯合倉配、智慧門店和智能動銷等業務上大力推進,迎接無界零售時代的到來。
如果說以前的京東新通路,做的更多的是把品牌商的商品經銷到更多的區域和門店,今天的新通路則不僅要進一步為品牌商做好經銷環節,做好渠道下沉,還要把經銷商、小店主拉攏過來,讓他們在京東新通路的賦能下,真正享受到成本、效率和體驗三方面的紅利,這就是京東新通路無界零售的內涵。
那么新通路要怎么做?在京東看來,需要從三方面切入,分別是供應鏈、場景和營銷。在供應鏈升級方面,新通路推出聯合倉配戰略,聯合中小經銷商、批發商及品牌商,將他們現有的倉配資源作為新通路的聯合倉和配送網絡,或接入新通路線上平臺,多方開放、融合,共享通路效率最大化。
此外,在場景升級方面,新通路會讓門店做很多增值服務,通過服務來增強門店與用戶的粘性;在營銷方面,慧眼系統、行者動銷平臺等黑科技將提升門店的動銷水平。
公開資料顯示,新通路在2017年取得了長足發展。2017年底,京東掌柜寶服務用戶數超過50萬,京東便利店更是在雙11期間創下同日開業1111家的紀錄。
便利店要做生活支點
在京東看來,京東便利店并非傳統意義上的便利店形態,而是京東線下版本的創新型智慧門店。秉承京東無界零售的理念賦能線下門店,除了提供優質貨源外,京東還將輸出品牌、模式和管理。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品牌商的商品在一些下沉渠道銷售不力,不是經銷環節做得不好,而是門店動銷出了問題。”鄭宏彥說。這也讓新通路意識到,光解決商品分銷、配送到店還不夠,如何增加門店的流量、促進動銷,也是新通路急需解決的難題。
對于小店主來說,只有新通路幫助門店加快動銷,增加流量,他們才會真正對京東便利店的品牌有認同感。既然改善門店生意對于品牌商和店主都是迫切希望的,京東就沒有理由不去啃這塊硬骨頭。
據了解,與目前大部分零售業態不同,京東便利店除了能銷售店面陳列的商品外,還能代售京東線上的海量商品;除了商品零售業務外,還構筑了“零售即服務”生態,提供生活服務、金融服務、商業服務、公益服務等增值業務模塊。
也就是說,京東要通過服務來增強用戶與門店的粘性。比如為用戶提供多樣化服務,例如手機維修、寵物服務,打印文件、收發快遞等等,只要用戶有需求,京東便利店就盡量去滿足。此外,還會增加咖啡機等硬件設施提升用戶體驗。
在這套賦能體系下,正如劉強東舉例,有無數的年輕人,無數在外的打工者看到這個消息非常振奮,京東每天能接到5萬個申請,基本上都是在外面打工的勞動者,回到自己的鄉村、鎮上、回到自己的小縣城。京東的目標是每300米有一個京東的便利店,有京東的品牌,有京東的商品,里面沒有假貨,質量得到保證,有京東精準的供應鏈,還有京東金融給他提供貸款,他只需要花很少的錢找到一個有人流的門臉就可以開京東便利店,大概每個月收入可以超過8000塊錢。
此外,除了打破業態場景的限制,京東便利店還將在空間場景布局上進行更多探索。憑借渠道與品牌優勢,京東便利店已經進駐學校、火車站、酒店、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運營商營業廳和政府辦公樓等相對特殊的場景。鄭宏彥認為,零售即服務,未來京東便利店應該成為人們生活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