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為了解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中央和地方密集發文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廣闊的市場潛力加上政策“暖風”頻吹,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緊抓機遇,紛紛加速布局,推動市場持續升溫。
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建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
今年4月,商務部、工信部等八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明確要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與商業銀行、相關企業等開展合作,加強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積極委托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是一個新興的、潛力巨大的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供應鏈金融已經成為新的風口,供應鏈金融爆發年已至。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為13萬億元,這個數字預計在2020年增長至15萬億元。
構建多方共贏供應鏈生態體系
所謂供應鏈金融,傳統意義上是指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能夠為上游供應商注入資金,提高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和整體競爭力,其對于激活供應鏈條運轉有重要意義。
供應鏈金融參與方主要包括核心企業、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持服務。其中,在供應鏈鏈條上下游中擁有較強議價能力的一方被稱為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上下游的融資服務通常圍繞核心企業展開。
從宏觀角度看,發展供應鏈金融可引導資金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供應鏈金融給予其全新的融資工具。具體來看,傳統的銀行授信更看重的是交易主體自身實力,包括融資主體的綜合財務狀況和抵押擔保資產等,而供應鏈金融注重的是中小企業資產負債表上流動資產的價值,比如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等。在中小企業缺少合格質押物的情況下,供應鏈金融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其生存空間。
而對于核心企業來說,供應鏈金融能夠使其更好地發揮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信息的作用,滿足了其產業轉型升級的訴求;對于銀行等資金供給方而言,由于核心企業的隱性背書,降低了向中小企業放款的風險;第三方物流企業也能較好地發揮其上下游橋梁優勢,拓展自身業務空間。在業內人士看來,供應鏈參與者多方共贏的生態系統,正是供應鏈金融未來的商業價值和發展方向。
“區塊鏈+新技術”成趨勢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席卷全球,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不斷涌現,新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的結合應用也成為發展新趨勢。
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介化的特點,能夠降低交易成本,使金融交易更加便捷、直觀。《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指出,區塊鏈技術可在供應鏈金融中發揮兩個作用,首先是核心企業確權過程,包括整個票據真實有效性的核對與確認;其次是證明債權憑證流轉的真實有效性,保證債權憑證本身不能造假,實現信用打通。在這個信任的生態中,核心企業的信用(票據、授信額度或應付款項確權)可以轉化為數字權證,通過智能合約防范履約風險,使信用可沿供應鏈條有效傳導,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履約效率。
在供應鏈金融場景方面,已經有了一些嘗試。如,平安銀行開發了核心企業應收賬款服務平臺,在區塊鏈中記錄應收賬款確權、流轉、融資、到期支付的全流程信息。利用區塊鏈技術去鑒別供應鏈中的資產,實現資產信息鏈內公示并可追溯,不可篡改、不可刪除。
供應鏈金融市場不僅受到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青睞,也受到了互聯網巨頭企業的廣泛關注。阿里巴巴和京東金融利用自身電商平臺優勢,較早切入了供應鏈金融市場,推出了多種金融服務,為客戶盤活了供應鏈條上的多個環節。
此外,供應鏈金融ABS(即“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借助新技術的優勢,成為行業資本布局的重點。據中國資產證券化分析網統計,去年一年發行的供應鏈金融ABS達14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