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工商业储能全方位安全防护解决方案白皮书
报告共计:20页
工商业储能安全痛点凸显,思格新能源模块化方案破局行业困境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工商业储能系统作为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保障电网稳定、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装备,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安全问题却成为制约行业大规模发展的核心瓶颈,近期多国频发的储能系统燃爆事件,更是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2025年初,英国苏格兰阿伯丁郡在建的50MW储能电站突发火灾,项目配备的15排电池舱均受影响;短短三天后,英国埃塞克斯郡300MW/600MWh电池储能项目因预制舱电池单元故障起火,火势持续至次日;同一时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斯兰丁储能电站一个月内两次起火,不仅造成70%设备损毁,更导致2000名居民紧急疏散,有害气体的释放还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这些事故的背后,暴露了当前工商业储能系统在安全防护方面的诸多短板。
电池热失控是储能系统安全风险的核心源头。锂离子电池在过充、高温、内部短路或机械损伤等情况下,极易引发链式放热反应,数分钟内温度便可飙升至500℃以上,同时释放出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当这些气体浓度在高SOC(充电状态)下超过5%时,便达到爆炸极限。由于工商业储能系统规模大、电池模组密集排布,局部热失控很容易快速扩散至整个系统,引发灾难性后果。此外,高压直流架构带来的电击、电弧风险,以及复杂应用环境下的设计与运维难题,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安全压力。
展开剩余82%长期以来,传统柜式储能方案在安全设计上存在诸多局限性。传统系统采用集中式设计,将电池模组、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消防组件等集成于单一柜体,一旦发生故障,受火灾影响的风险大幅增加。在电芯选择上,传统方案多依赖厂商规格书与质保,缺乏严格的安全标准把控;电池包设计中,温度传感器与电芯数量比例不足0.2,8-12个传感器需监测52-60个电芯,难以精准捕捉温度异常,且未配备隔热垫与泄压阀,无法有效阻止热量传递与压力释放。消防系统方面,传统方案多采用外置灭火装置,烟雾探测与温度传感精度低,灭火时效慢,还高度依赖日常运维巡检。系统层面,传统设计忽略电池簇间安全距离,仅依靠三重软件防护,缺乏硬件冗余保护,一旦软件失效,整个电路将失去安全屏障。管理平台则因架构老化,无法应对大规模设备的高并发数据处理需求,关键安全数据监控延迟,难以在热失控初期识别风险。
为破解行业安全困境,思格新能源联合Intertek天祥集团推出SigenStack模块化储能解决方案,从电芯、电池包、系统到管理平台,构建起全维度安全防护体系。在电芯选择上,该方案优先选用正极材料热稳定性高、阻燃电解液、内部阻抗低的产品,所有电芯均通过UN38.3(运输安全)、UL1973、IEC62619(电气性能与安全)、UL9540A(消防安全)、UL1642(单体安全)等国际标准认证,从源头筑牢安全防线。
电池包设计是SigenStack方案的核心亮点,通过6重安全防护构建坚实屏障。方案在每个电池包内布置8个温度传感器监测12个电芯,传感器与电芯比例提升至0.67,结合NTC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端子过温状态,可更早发现异常温度变化;电芯之间加装导热系数小于0.035W/m·K的耐高温隔热垫,有效阻断热量传递;内置烟雾探测器实现“零距离”探测电芯热失控,配合内置消防模块,能在热失控发生后秒级响应、快速灭火;泄压阀的加入可及时释放电池包内可燃气体,防止压力过高引发爆炸;高温绝缘垫与金属外壳的组合,既具备低于0.02W/m·K的热导率,又拥有超过500MΩ的绝缘阻抗,可预防循环过程中因电池膨胀导致的绝缘失效与热量扩散。
系统设计上,SigenStack采用模块化架构,将储能总控盒置于电站顶部,利用热气流上升原理减少火灾对核心控制部件的影响,同时便于快速切断电源与消防操作。电池簇间设置安全距离,通过物理隔离防止燃烧蔓延;创新性引入“三重软件保护+独立硬件保护电路”的四重过电压防护机制,当电压达到绝对阈值时,硬件防护会直接切断整个电池包电源,避免软件失效带来的风险。
在智能化管理方面,思格云平台通过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10秒级实时数据刷新与高精度数据采集,结合AI算法监测电池运行状态,及时发出安全预警;支持温度、电流、电压等多维度数据综合分析,精准定位潜在安全问题;同时提供实时数据回溯与故障定位功能,构建安全事件闭环管理体系,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快速响应与处置。
为验证方案安全性与可靠性,思格新能源与Intertek开展了多维度严苛测试。电芯级别依据UL9540A标准,通过加热、过充、针刺等方式触发热失控,结果显示电芯防爆阀正常开启,电芯间热蔓延得到有效控制;电池包级别按照IEC62619标准进行过充过放、外部短路、撞击、热失控等测试,模组在极端条件下无起火爆炸,外壳保持完整;系统级别则参照GB/T36276标准完成车规级湿热附霜冻测试与24小时泡水测试,在-10℃至63℃、93%湿度环境下经历10个循环后,以及水位淹没底座与底部电池包24小时后,设备均能正常充放电,无爆炸、冒烟、起火、漏液现象。
对比传统柜式储能系统,SigenStack模块化方案在安全指标上实现全面超越,不仅具备电芯间隔热、电池包间隔热绝缘、泄压阀等传统方案缺失的防护设计,还在温度监测精度、烟雾探测层级、消防响应速度、外壳完整性与环境适应性上大幅领先。在工商业储能行业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这种从结构设计到技术应用的全方位安全创新,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方向。
未来,工商业储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企业投身安全技术创新,也依赖更完善的行业法规与标准体系,以及制造商、政策制定者与用户之间的深度协同。只有将安全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才能推动工商业储能成为能源转型的可靠力量,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20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
发布于:广东省正规配资线上炒股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