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孩子们即将重返校园,但忽冷忽热的天气和人群密集的校园,成了各种传染病滋生的“温床”,孩子容易出现一开学就生病的情况。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处暑)”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丽表示,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容易发生传染病流行。此时家长们应帮孩子做好正确防护,让孩子远离“开学病”,健康迎接新学期!
\n图源:豆包AI生成
\n重点提防: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等传染病
\n张丽介绍,开学后学生要重点提防的传染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n1.呼吸道疾病:包括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百日咳、肺结核、新冠等;
\n2.肠道传染病:比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等;
\n3.虫媒传染病:包括乙脑、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
\n正确应对:流感、肺炎、水痘等常见病
\n同时,家长还应学会正确识别、应对一些常见疾病。
\n1.流感
\n特点:绝非普通感冒,传染性极强,是聚集性疫情的头号元凶。
\n主要症状:典型特征是高烧(39℃以上)、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同时伴有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孩子精神状态会非常差。
\n应对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手段,同时提醒孩子,在教室要多开窗通风。
\n2.支原体肺炎
\n特点:近年来的“常客”,尤其“喜欢”学龄儿童和青少年。
\n主要症状:典型特征是阵发性、刺激性剧烈干咳,夜间加重。发烧程度不一,可伴有头痛、咽痛等症状。
\n应对措施:一旦孩子剧烈咳嗽不止,别当成普通感冒,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
\n3.水痘
\n特点:“见面传”,传染性极高。
\n主要症状:典型特征是身上会分批出现红疹、水疱、结痂,奇痒无比,而且不同阶段的皮疹同时存在。通常会伴有发烧。
\n应对:接种水痘疫苗。若感染,必须隔离至全部水疱结痂干燥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以免传染他人。
\n4.诺如病毒
\n特点:学校食堂和班级里的“毒王”,极少量病毒就能放倒“一片”。
\n主要症状:突发的、剧烈的呕吐和腹泻是它的“招牌动作”,孩子可能会吐到“怀疑人生”。
\n应对: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症状消失后72小时可返校。需提醒的是,患者呕吐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小心处理,家庭常用的医用酒精对诺如病毒无效。
\n5.手足口病
\n特点:5岁以下儿童高发,但学龄儿童一样会感染。
\n主要症状:手、脚、嘴巴周围、膝盖、屁股等部位长出小米粒样的斑丘疹或疱疹,嘴巴里的疱疹破了会很疼,导致孩子不吃不喝。还可能伴有发烧。
\n应对:勤洗手和物品消毒。一旦发现症状,立即隔离就医,待症状消失后一周再返校。
\n正确防护: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关注孩子健康状态
\n此外,张丽还介绍了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n1.勤洗手。
\n家长要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消毒洗手的习惯;
\n家长也要规范自身行为,在外出后、接触儿童前,均需洗手;
\n2.注意居家卫生
\n居室要经常通风,每天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n做好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减少病毒、细菌的存活;
\n注意灭蚊防蚊;
\n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加热后食用。
\n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n要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
\n家长开学前可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以便开学后迅速适应学习生活节奏。
\n4.及时、全程接种疫苗
\n流感、百日咳、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重症手足口病、乙脑等均可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保护。
\n5.加强对孩子健康状态的关注。
\n孩子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时,应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学。
\n6.不要共用个人物品。
\n住集体宿舍的同学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尤其要注意不要共用个人物品。(资讯)
\n(本文综合自央视新闻 澎湃新闻)
\n原标题:一开学就易生病?这样防护助孩子远离“开学病”
\n正规配资线上炒股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